原文:《IT信息化成熟度评估模型》

1 IT战略:IT战略是否与业务战略进行整合?

 

IT部门对于现有的项目进行管控,如果业务连续性出现问题会进行调整

 

IT部门制定IT战略并定期进行回顾和调整,识别并关注IT的发展趋势;同时对项目和预算进行管控。

 

制订与业务发展相符合的IT转型路线图,识别和管控项目的优先级 。

 

每个项目的规划、资源配置、预算都有明确的定义。

 

业务部门参与项目的后评估

 

公司整体的业务战略是IT战略规划的主要输入

 

业务部门与IT部门紧密合作,进行IT战略的管理

 

IT战略与公司业务战略紧密契合并接受公司高层的定期回顾和调整

 

IT战略定义并规划长期的重大业务转型,包括业务流程重组、新产品与服务等

 

2 IT创新管理:IT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给业务发展带来增值?

 

当业务部门需要IT部门进行具体项目实施的时候,IT才会对业务发展进行创新性贡献

 

IT部门对于创新性的项目组合进行管理

 

IT部门通过实施多种工具来推动创新:与大学和科研机构 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并采用科学的概念开发和测试方法论

 

IT有专门的治理机构和团队来管理创新,IT和业务团队协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并保证与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同步和契合度

 

首席信息官负责管理全球的创新预算, 企业有标准化的和成熟的流程衡量创新带来的业务增值

 

采用开放性的创新原则:企业中所有成员都可能参与到创新流程中来

 

3 知识管理和协作:员工之间如何进行知识共享?

 

内部文档和资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

 

有专职的团队执行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流程

 

知识管理流程在企业内部被广泛地执行,并且被公认为业务增值的有力工具

 

公司内部有专门的团队管理2.0工具的有效使用,该工具驱动协作性内容的创造

 

协作性的方法论被用于概念开发、业务解决方案设计、产品和服务开发、内部和客户支持、培训等领域

 

4 信息和数据管理:能从自己所拥有的数据中得到什么价值?

 

信息系统监测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业务数据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结合业务和IT 实现可持续提高的发展计划

 

实现与客户端和业务伙伴的信息共享,实现集中化和结构化的数据采集目标

 

从信息安全和互联网角度,建立可以从“大数据”中 创建业务细化和分裂价值的流程

 

通过完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定期汇总关键项目的警告或者机遇,如业务、IT、人力资源、安全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数据可以对事实进行专业分析,帮助制定公司级决策

 

5 企业架构:是否为更高效和更灵活的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好的框架和条件?

 

定义了部分架构规范应用系统和功能层级定义非常明确

 

明确定义了企业架构的规范、流程和路线图,并且为项目团队所共享

 

定义了企业目标架构并作为与业务部门沟通的工具,企业架构矩阵被有效监控

 

对企业架构文档(包括流程、功能、服务、应用及基础设施路线图)进行可靠的维护和管理

 

6 转型能力:是否有恰当的能力以支持业务转型和业务全球化?

 

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能够在每一个转型过程中提供计划、预算和风险分析

 

每一个重要的转型项目都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组织和一套专业的管理方法

 

每一个转型都有变更管理

 

IT部门建立高效的文档管理

 

IT部门有转型能力,定义严格的费用优化转型(行业上)和快速实验性项目(变革)

 

7 IT营销和沟通:跨公司IT是否有提升IT和业务部门的关系?

 

IT部门在技术变革和应用系统可用性方面沟通

 

IT部门从财务角度发布平衡计分数据,如在运营费用、投入、人员情况等方面

 

有关于转型项目中过程中的正式的沟通

 

IT部门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并在一个规范基础上收集用户满意度,以定义发展需求,衡量关键提升,与用户沟通KPI

 

8 项目管理:如何进行项目管理?

 

明确定义了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包括项目实施阶段和交付物,并且50%以上的项目按照方法论进行实施

 

在项目开始阶段定义项目管理委员会每个项目都配置了相应资源(包括一名业务负责人和一名IT负责人)

 

每个项目的实施都会考虑进行转变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管控,包括三个维度: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工具进行项目过程监控、议程共享和结构化的项目文档管理

 

9 测试 & 认证:如何优化IT资产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对每一个IT交付,将进行正式的测试工作

 

存在一个单独的测试部门,并且相关的流程被定义和部署。

 

测试是标准化的并最大程度的自动化的

 

测试环境和数据与生产环境是一致的,避免性能问题。

 

10 IT资产运维和管理:支撑服务是否能够最大化地满足用户需求?

 

由不同的服务台来管理支撑服务明确定义用户支持流程

 

产业化的支撑服务:单一接入点、服务合同

 

业务部门参与关键应用系统和服务水平的定义

 

支撑服务具有主动性,监控如下流程:风险管理、转变管理、可用性管理,并设有相应的KPI,部署并高效地应用知识管理工具

 

11 信息安全管理:能否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存在有效的IT威胁的预防措施(查杀病毒、防火墙、加密…),并且这些威胁的报告经常性地发布

 

明确定义安全策略,并通过安全流程和手册规范化

 

这些策略被广泛地使用并且是有效的和用户关心的

 

明确定义和指派安全负责人,敏感的数据被存储于不同的多个地点

 

开发并发布业务连续性计划,监控数据完整性

 

创建并维护灾备计划

 

12 中央基础架构管理:在服务器、数据中心和网络方面能否赢得业务需求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

 

所有用于项目和生产环境的服务器都是产业化和安全的设备(datacenters)

 

数据中心和网络基础架构作为共享的能力与服务水平相关联

 

围绕这些基础设施的服务是标准化的并被监控的(ITIL)

 

基础架构虚拟化允许数据中心的优化

 

当业务需要的时候高质量的服务将被提供

 

13 分布式基础架构管理:是否为员工和业务需求最大化桌面电脑和移动设备的价值?

 

资产清单管理是可靠的并且被执行于软硬件资产

 

标准化的工作台和桌面电脑

 

自动化的桌面电脑维护

 

合理的打印机和工作台布局

 

有效管理许可证使许可证的使用成本降低

 

14 关键技术的覆盖度:如何为你的领域范围权衡关键技术方案?

 

定义一个针对流程的技术方案,提供基于公司领域的软件市场分析

 

为业务部门标注出和区分出有价值的企业架构范围

 

避免不用领域的技术逐步淘汰

 

针对服务的技术,为与市场服务协同,权衡竞争者和定义未来的关键技术方案

 

15 质量 &服务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协议是如何被管理的?

 

追踪和监控重要的问题,并且有反馈流程来提升服务质量

 

IT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以服务目录形式展现并与业务部门共享,SLA被合同化 – 服务协议被自动遵从

 

服务水平管理流程与运维流程关系紧密,以便更好的控制运维行为 (ITIL)

 

IT部门提供的服务水平是与需求和必要性相符合(没有附加的服务和质量)

 

运维流程中包含对于服务质量和SLAs变化带来影响的评估 (ITIL)